亮相三峡工程博物馆,赋能新能源电力监测
近日,浙江三帅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“基于北斗的电信号宽频测量与AI分析装备”正式入驻三峡工程博物馆并开启长期展出。该装备集北斗高精度授时、5G通信、AI智能识别技术于一体,可实现电力系统中宽频域信号的同步采集与分析,为风电、储能、配网等新能源领域提供创新监测解决方案。
北斗+5G技术突破,解决宽频监测难题
随着风电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,传统工频测量体系已难以满足宽频域信号监测需求。高比例新能源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间谐波信号易引发振荡事件,导致电能质量下降甚至电网稳定性受损。三帅物联此次展出的装备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实现多站点200ns级高精度同步授时,结合5G无线通讯模块,支持户外无基础设施环境下的多节点信息传输,解决了传统设备同步精度低、数据采集分辨率不足等痛点。
该装备具备5MS/s采样率、16bit分辨率的高速采集能力,可覆盖0~2500Hz频带范围,实现基波、谐波、间谐波信号的统一测量。其核心创新技术包括信号非均匀重采样、多维特征驱动的异常检测、多节点广域同步触发等,能够精准识别电压波动、谐波畸变、暂态过电压等异常状态,为运维人员提供故障预警和决策支持。
应用场景广泛,赋能新能源电力监测
三帅物联的装备已广泛应用于电网节点监控、电能质量测试、故障检测与分析等领域。在风电场中,其可实时监测风机并网产生的间谐波信号,优化并网策略;在储能系统中,可精准捕捉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暂态过电压,保障设备安全运行;在配网领域,通过多节点同步触发技术,实现跨区域雷电定位与过电压监测,提升电网抗干扰能力。
三峡工程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,该装备的长期展出将向公众展示新能源电力监测领域的前沿技术,推动北斗+5G技术在能源行业的深度应用。浙江三帅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表示,未来将持续优化装备性能,探索其在电动汽车充电、微电网等新兴场景的应用潜力。
技术亮点解析
高精度同步授时:北斗卫星系统实现200ns级多站点同步,为跨区域监测提供基础;
超高速连续采样:5MS/s采样率、16bit分辨率确保复杂信号精细分析;
AI智能识别:结合多维特征提取技术,实时预警电压波动、谐波畸变等异常;
多节点广域触发:支持多站点协同触发,提升电网监测实时性与准确性。
此次展出的装备不仅体现了三帅物联在电力监测领域的技术实力,也为三峡工程博物馆的数字化展陈增添了科技亮点。未来,随着北斗+5G技术的进一步推广,该装备有望在更多新能源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。